查询间隔10秒
“高烧”不退原因何在?
来源:本站  时间:2013-08-19 00:00:00  
中国环境报第8版  2013-08-13
新闻眼

    我国多地出现40℃以上高温

    截至8月12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8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今夏,我国长江以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分地区35℃以上的高温天数达25~31天,有些地方最高气温达40~43℃,突破历史极值。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8月上旬,我国有5998万亩耕地受旱,其中作物受旱面积5474万亩,有450万人、17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那么,今年夏天为何出现持续高温?高温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本期应知进行解读。

    原因解析

    今夏为何高温不断?

    ■直接原因——气象因素影响

    出梅早 今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出梅较早,副热带高压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大气湿度大,因此天气潮湿闷热。

    副高强 今年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高于历史同期,导致气温持续攀升。

    少台风 造成高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每次热一阵后就有台风和雨水到来降低气温;而今年台风影响偏南,主要在台湾海峡和南海一带活动,导致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内陆,所以长江中下游一带长时间高温就在情理之中了。

    ■间接原因——环境因素影响

    海洋升温 科学家警告,北极地区的冰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海冰面积正大幅缩减,北极地区永冻土正加速解冻。这可能释放出大量甲烷到大气中,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由于北极冰层的白雪会反射太阳照射,冰层缩小,海洋露出面积增加,海水将吸收更多太阳热能,从而加速海洋升温和全球变暖。虽然就目前的认识而言,还不能说某一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全球气候变暖直接造成的,但由于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多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可以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高温天气出现的间接原因。

    资源开发和能源使用过度 出于生产生活需要,人们大量消耗石油、煤炭等资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将过度的热气锁在地表和海洋当中,使得大气平均温度慢慢升高。

    知识堂

    高温预警等级划分

    高温预警信号分3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干旱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温预警标准,报国家气象局审批。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答疑解惑

    高温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数据,入夏以来的高温影响范围约180万~19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7亿。长时间、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往往伴随着干旱,并引发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诸多影响。

   热岛效应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热岛的生态环境效应温度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城市热岛改变了城市热量环境,影响区域气候、城市水文、空气质量、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城市生物的分布与行为以及诸多城市生态过程如物质代谢、能量循环等,引发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高温影响农作物生长,并易引发病虫害

    当温度超过植物适宜温区上限后,会对植物产生伤害作用,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在开花结实期最易受高温的伤害。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植物因长期饥饿而死亡。水稻开花期间如遇高温就会使受精过程受到严重伤害。目前正值南方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高温导致的病虫害严重,浙江、贵州等地出现病虫害和干旱叠加的危害。

    影响水文生态

    受长江流域大范围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影响,今年丰水期的长江部分干线水位持续走低。据监测,8月11日15时,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九江段水位为15.56米,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近两米。一个月的时间内,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减少了430平方公里。

    破坏生物多样性

    高温干旱导致部分面积较小、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源枯竭、湿地面积缩小,进而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栖息环境。

    气象百科

    预报气温和体感温度有何区别?

    气象台预测的气温是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根据气温数据采集的国际标准,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放置温度计的百叶箱一般设置在绿色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高的位置。该位置的选取还必须满足无直晒、空旷、通风等条件。预报员根据百叶箱内气温测量结果,综合整个地区天气系统演变,做出天气预报。

    体感气温考虑了空气温度、太阳辐射、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即为体感温度。换而言之,预报温度只是体感温度的重要参考依据,人体感受到的温度会与预报温度存在差异。


    热词点击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属重症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50%。

    什么是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它的成因主要有:

    一、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二、城市下垫层特性的影响。城市下垫层指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为主,这些材料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会远远高于气温。

    三、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中的车辆、工业生产及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温室效应,引起大气升温。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