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突出重点、创新实践 地下水精准管控“郑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来源:郑州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3-05-15 14:17:49  
郑州市作为全国21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之一,也是全国三个“双区”建设城市之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原则,系统谋划建设工作。

郑州市作为全国21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之一,也是全国三个“双区”建设城市之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原则,系统谋划建设工作。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在2021年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年度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在试验区建设中实现“三个率先”。第一率先联合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方案,针对郑州市黄河冲积扇与山前冲洪积扇交接、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的特点,形成了地下水类型丰富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的“郑州模式”,2023年1月1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简报》(2023年第1期)中将郑州市初步形成的“黄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的重点区划定方法”作为地方典型做法进行了通报推广。第二率先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范围划定,采用了多种方法划分水源补给区,相互对比、验证完成了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范围划定,形成了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定技术模式。第三率先将地下水纳入执法计划中。探索在排污许可证上载明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义务,研究制定了符合郑州特色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执法要点,将地下水污染监管重点单位列入2023年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现场检查计划。

2023年郑州市做为“十四五”国家地下水试验区建设城市之一参加了生态环境部举办的“2023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并受邀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及实施案例专题分会场就我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做法进行经验交流。同时郑州市立足实际,勇于创新,探索形成了四项技术模式。

一是精细调查,形成了“区域—场地协同”的调查评价模式。通过区域和场地“两手抓”,全面掌握地下水环境状况,分析水质不良区和污染风险源,完成了 “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为科学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提供依据。

二是精细识别,形成了地下水类型丰富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的“郑州模式”。针对郑州市黄河冲积扇与山前冲洪积扇交接、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的特点,在脆弱性评价环节增加土地利用类型评估指标,通过“三氮”分布状况验证了评估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将郑州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分为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管控类区域又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同时响应地表——地下协同防治要求,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劣Ⅴ类水体等地表水体也纳入重点区。

三是精准施策,形成了煤层覆盖区供水井串层污染通道精准修复技术和废弃煤矿井分层防渗阻断污染通道回填技术模式。顺利完成了国家首批废弃井封井回填试点工程,以阻断污染通道为优选手段,剖析北方岩溶煤矿区废弃井污染风险,利用现有封井回填技术,在解决因废弃矿井带来的地下水串层污染和区域饮水困难的问题上取得突出效果,成功实现了水井修复和水质达标,解决了郑家庄3000多人饮水难题。

四是精准研判,形成了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定技术模式。完成了我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范围划定,划定过程中优先考虑水源地所属水文地质单元,综合运用公式法、水文地质分析法、模拟法等多种方法相互验证,以区域地下水流场为主线,辅以地下水化学类型、水动力学特征、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科学划定,同时引入零通量概念修正补给区边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