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日报:打造人民幸福河 风生水起逐浪高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2-28 10:09:08  

登高览胜黄河之畔


速冻食品畅销全国


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商贸流通繁荣发展


↓生态秀美街景怡人


水清河美如诗如画


路网发达出行便捷

滚滚黄河,奔流入海。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郑州市惠济区,抢抓黄河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乘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东风,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一个生态优势突出,产业不断优化,居民安居乐业的郑州北部新城区正在迅速成型。

“十三五”以来,惠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奋发有为”总要求,认真落实河南省、郑州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的168.26 亿元提升到2019 年的278.16 亿元,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深入践行国家战略 担当使命走在前列

惠济区积极推进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统筹做好生态保护、沿线景观、产业布局、文化传承等融合发展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率先破局。

黄河滩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自2016年5月起,惠济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黄河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等相关政策和整治行动的要求,组建黄河滩区综合整治指挥部,累计投入人力7万余人次、资金1.7亿元,征迁拆除各类违章设施,恢复自然生态2500余亩,黄河滩区惠济段656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目标定位,郑州市委、市政府谋划了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其中,涉及惠济区面积约15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2%。为此,惠济区确立了“两区两路三馆四园”等重大项目,两区即:荥泽古城片区、大运河文化片区;两路即: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大河文化绿道;三馆即: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项目主场馆、大运河博物馆;四园即:黄河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包含湿地公园)、中原花卉科技博览园。初具规模的黄河滩地公园是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生态示范园,是体现郑州“北静”城市功能定位的重点民生工程。如今,南裹头广场、海事广场、浮桥广场以及61公里长的沿黄观光慢行系统,已成为很多人周末休闲的首选地。从记忆中的黄河滩区“四乱”到岸绿景美的“中原绿飘带”,黄河南岸惠济城区实现美丽蝶变。

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产业转型提质增效

“十三五”期间,惠济区围绕生态宜居、健康养生、文化旅游发展定位,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美景万科、惠济万达、宜家家居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月湖商业广场、睿谷双创中心等项目运营良好,天地丽笙、民安喆鹏、碧源悦喜等高品质酒店陆续建成投用,郑州北区的现代商贸集群正在加速布局。实体经济、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五年来,以速冻食品、医疗健康为主的实体经济、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全、思念等优势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集成化、自动化方向转型,冷链食品为主的速冻食品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以中科光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布局,以河南细胞治疗集团为代表的健康医疗产业快速培育。2019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 家,三全、思念入选年度河南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 家,新增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企业7 家、展示板挂牌企业172 家。文旅产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通过深入挖掘生态优势、文化内涵,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惠济区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荥泽古城文化片区、大运河文化片区两个核心板块,依托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古荥镇和世界文化遗产—— 隋唐大运河等自然人文资源,以黄河文化、黄土文化、黄帝文化为文化主线,打造文化体验、人文度假、温泉康养、艺术生活为一体的“中华文明史诗级地标”“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人类未来文化遗产”。目前,运河遗产博物馆一期完工,荥阳故城文旅融合项目一期建设全面启动,黄河滩地公园、黄河博物馆新晋成为打卡热点,纪信庙、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纳入“ 郑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体”特色线路,艺贸国际仓获评“ 郑州市最具发展潜力旅游特色示范街区”,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现代农业有序发展。全区“三品一标”有效期内产品32 个,省级“三品一标”示范基地1 家,“天山雪蜜”和“思念金牌虾”获第21 届中国农产品工业贸易投资洽谈会“金质产品奖”,三全、思念获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综合展台金奖。

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 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多年来,惠济区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和“绣花功夫”般的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

老旧小区改造是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切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惠济区一方面加强全市知名小区的观摩、交流,学习改造经验;另一方面,采取“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由居民真正决定“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让居民真正全程参与、主导改造,厚植群众基础,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目前,全区28个符合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其中,中华园小区等15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剩余项目正在施工中。

为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惠济区对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提升工作下足功夫。对城市路网空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道路改造工程建设时序,惠济区纳入“一环十横十纵”工程的有京广路等10条道路,自主实施道路综合改造工程55条道路,通过改造,对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等进行升级,修复道路病害,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及舒适性,提升绿化效果。如迎宾路道路改造工程,已完成的道路示范段,绿化效果明显,道路两边硬质隔离栏拆除,道路外侧15米进行的绿化,通过草坪串联黄河博物馆门前景观、18000平方米的杨树林及中州大道西侧50米生态廊道景观带,预留阳光草坪,孤植景观大树,以微地形及外围植物烘托,突显迎宾氛围。

“十三五”期间,惠济区共谋划推进210条市政道路,总长度约305公里,投资估算117亿元。截至目前,共建成通车道路73条,通车里程75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4亿元,先后完成长兴路等25条道路整修,复浇快车道33.5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盲道)13.1万平方米;整修各类道路病害7100余处,修补道路5.3万平方米,更换、整修窨井719套,环卫保洁达到“十净六无”,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11座,每日生活垃圾清运量约300吨,基本实现了全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

民生保障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民生工程的推进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响应,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长治久安、区域化建设稳定发展的基础性举措。

近年来,惠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程,辖区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大幅增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逾1.58万人,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72 人,农民工返乡创业1437 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退役军人安置、服务不断强化,先后获得“河南省企业军转干部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等53 项荣誉。

“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11月底),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比重73.15%。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惠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8 家镇(街道)级健康管理机构全部挂牌成立,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由40 元提高到65 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9 所,新投入使用15 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午餐供餐工作,实现有就餐需求学生全覆盖,课后延时服务全面铺开;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持续打造“书香惠济”。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惠济区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以荥泽古城板块、大运河文化片区板块建设为重点,加快黄河滩地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荥泽古城文化旅游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全力构建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高新技术等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