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中国环境报:以绿色“引擎”为引领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郑州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促进
来源:本站  时间:2020-04-10 14:07:44  
为保障民生,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郑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标本兼治、长远综合的原则,狠抓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2019年,主要污染物PM10年均浓度从16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98微克/立方米,下降41.3%;PM2.5年均浓度从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下降39.6%;优良天数从138天增加到177天。

为保障民生,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郑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标本兼治、长远综合的原则,狠抓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2019年,主要污染物PM10年均浓度从16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98微克/立方米,下降41.3%;PM2.5年均浓度从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下降39.6%;优良天数从138天增加到177天。2019年,6项污染物除臭氧同比持平外,其他5项均同比下降,多项数据取得历史性突破,是创新标准评价考核以来环境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人民群众蓝天白云获得感越来越强。

在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2018年全市经济总量跨入“万亿俱乐部”,2019年为11589.7亿元,同比增长6.5%,郑州,正驶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统筹双促进”的优化良性发展轨道。

坚持绿色引领 保障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始终坚持绿色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强调,要落实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要求;要打好生态环保组合拳,以科学管控、精准管控,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加快转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推动大气质量改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为推进绿色发展,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盘棋”思想,紧盯国家、河南省政府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聚焦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三散”治理,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等重点任务,持续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紧紧围绕攻坚行动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加大问责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追究一起,对发现问题按照主体责任、执法责任、监管责任,严肃问责;加强工作调度,突出分析研判、应急管控、宣传发动,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制定量化、精确减排方案,实现科学、精准管控,同时积极引导全民行动,让广大群众了解、参与、支持、监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健全工作机制 强化综合治理水平

坚持科学治理。郑州市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教授等9位知名专家成立咨询组,与国内科研单位PM2.5专家组合作,增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综合利用覆盖全市的国、省、市、乡镇、微型等空气质量监测点,建立大气环境管理平台,全天24小时根据气象变化适时调度,增强治理的精准性;利用无人机巡查扬尘治理情况,2019年出动无人机853架(次),飞行221天,下达交办单260份。

严格依法治理。建立并严格实施环境信用评价和联合惩戒制度,将施工项目以及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工业企业以及渣土清运企业纳入环境信用评价管理,至2019年年底,系统累计录入案件10320件,其中32家单位被评为“环保失信单位”(黑名单);实施“路长制”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工地警长”和“道路警长”制度;完善市级、牵头部门、辖区政府三级督导机制,实行全方位督查,其中市督导组主要开展督政检查;市环境攻坚办积极发挥枢纽作用,综合协调、统筹调度、严格考核,并联合市纪监、组织部门,对严重违纪失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追责。2019年,开具督政交办单268份,召开15次公开约谈会,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约谈县(市)区58次、乡(镇)办29次。

推进全民治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新媒体等媒介,全面宣传强化攻坚行动,引导公众参与,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发现的环境违法案件。自2017年5月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开展以来,全市共落实有奖举报1839件,共发放奖金747110元。组织开展“绿色出行”系列普惠活动,全市累计发放各类补贴2951.02万元,惠及工会会员922846人次。

突出治理重点 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郑州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着精神,紧盯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污染重点,持续开展综合治理,以环保倒逼工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二产业比例明显下降。

强力削减燃煤消耗。大力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压减燃煤消耗。2015年以来,全市共拆改燃煤锅炉1300多台,全市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部完成拆除或改造,完成399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5台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双替代”改造32万户,除部分偏远山区采用洁净型煤取暖外,全部划为“禁煤区”,实现全市燃煤“清零”;采取外电引入措施,已关停新力电力和中岳电厂,东风和泰祥电厂即将关闭。2019年煤炭消耗总量比2015年削减近30%。

深化工业企业治理。实行“一厂一策”,开展工业企业深度治理。至2019年年底完成“一企一策”有组织和无组织深度治理1200余家,其中9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示范工程,6家采用世界领先脱硝技术;全市涉气工业企业中,440家完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1870家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1340家完成智能用电监管设备安装,实现环保监管“三网合一”。

深化扬尘污染治理。严格“以克论净”考核办法,加强道路扬尘治理,投入1亿多元购买吸尘设备,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小型洒水、清扫车辆7900多台,全天作业;对工地扬尘实施“8个100%”精细化管理,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提升工地扬尘治理水平;实施城乡接合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无人机空中巡检、地面督查联动机制,对全市扬尘源进行全时空、全区域督导检查。

深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坚持公交优先,大力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严格机动车检测,加快新能源车推广和地铁建设。设置50个联合执法卡点,安装10套机动车尾气固定遥感检测设备;加大对非道路移动机械、重型货车排放以及油品检测治理力度。目前全市公交车100%替换为混动及新能源车辆;完成26座大型充电站建设和7098个直流快充桩规划布点;远期规划21条地铁线路,现已开通5条,其余正在有序建设。

开展餐饮油烟治理。规范全市餐饮油烟治理,严厉打击和取缔露天烧烤,全市2475处露天烧烤全部取缔,3.2万个餐饮服务场所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到100%。

优化监管提升 以服促管助力发展

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郑州市坚持“群众至上、企业至上、尊重市场主体、尊重法律规则”为指导,在全市开展“解民忧、纾民困、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从解决环境攻坚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入手,通过排查一批问题线索、解决一批民生难题、创新一批便民举措、完善一批规章制度等“四个一批”,以及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制度不健全不放过等“四个不放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自PM2.5专家组驻郑州市环境攻坚办以来,全天24小时根据各监测站点数据及气象变化及时对全市相关区域、单位进行调度;秋冬季重污染天期间,坚持每日会商制度,市攻坚办组织环境监测、气象以及PM2.5专家组开展联合会商研判,制定精准治理对策,及时启动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污染强度、缩短污染过程,更好地为职能部门精准施策服务。

郑州市坚持“民生优先、科学精准、绿色引领、差别管控”原则,对于涉及民生、绩效评级优、完成深度治理、采用环保原辅料的企业分类施策,对施工工地按照民生工程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对评选的“绿牌工地”豁免管控,在商品混凝土企业中评选出环保标杆示范企业对民生工程进行配套,实施精准调度和差别化管控,不搞“一刀切”。通过差别化管控,引领企业绿色发展,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把大气污染管控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

在各项治理专项行动期间,聚焦环境保护治“污”,重点督查“散乱污”企业“两断三清”落实情况,排查整治水源地生态保护,排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治“推”(诿),重点排查整治“12369”环保热线接听转办处置反馈衔接不紧密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重点排查整治媒体报道、群众反映问题处置不及时、推诿扯皮等情况,发现问题予以通报,立行立改。

创新服务模式,在全市推行“企业服务官”制度,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困难。企业服务官由首席服务官、联络服务官和分局服务官三级服务官组成,共同负责生态环境政策落实和企业服务。其中,由市生态环境局向16个县(市、区)和27家龙头企业各委派一名首席服务官和一名联络服务官,分局服务官由对口县(市、区)分局局长担任。目前,所有服务官已明确到人,按照要求每月深入企业不少于一次,发扬“店小二”精神,坚持“亲”“清”原则,送理念和政策上门,精准帮扶,全面支持企业发展。企业服务官月度履职情况需上报市生态环境局,并在微信群公布,实现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思路启发,促进服务效能提升。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