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晚报:咱高新人的美好生活,就藏在这五个“持续”里!持续强化生产方式转变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3-05 10:10:57  

2019年,郑州高新区将紧盯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四链一城”提速增效,全力支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持续实施开放创新驱动,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承载能力,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强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记者 孙庆辉 文/图

持续强化“四链”协同

全力支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突出抓好中国智慧传感谷、千亿级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园区、北斗应用产业组团、科技金融港等五个产业抓手级工程,全面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后劲。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深化“网络计划——系统会商——一次交办——督查问效”的工作机制,全力在例会制度、联审联批、要素供给、环境优化、并联推进、问题解决等6个方面做好保障,确保郑锅高效洁净锅炉研发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郑州市天健湖大数据应用产业园等18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正弘高新数码港、中国移动(河南郑州)数据中心等23个续建项目加快进度,年内完成投资171.8亿元,金惠人工智能产业园、筑城3D打印产业园等9个项目加快手续办理,力争年内应开尽开。

全面落实奖励补贴政策

发布实施“金梧桐”政策体系,发挥政策联动效用。及时贯彻落实并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推出的相关产业政策资金支持措施。出台《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方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券管理暂行办法》《支持企业高成长的奖励办法》等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等系列政策,并强化政策落实。

为企业提供“店小二”服务

引进及培育国内领先的云平台服务商,加快构建高新区企业云服务生态体系。深入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有序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各类试点示范项目。持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坚持企业家接待日、重点企业分包和定期走访制度,实施两级联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及时协调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助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用好资本市场的金融活水

整合各园区金融服务部队伍,为进一步完善高新区“金融链”做好组织和队伍保障。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加强对企业疏困指导,对资金链或生产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提前介入帮扶。努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金融产品链,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不同企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和金融服务,为辖区各类企业铺设股权与债权融资相结合、直接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融资路径,大力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出台高新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集中开展项目建设遗留问题化解年行动,努力构建公平、透明、高效的普惠性市场环境,精准落实具体支持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持续实施开放创新驱动

全面完善提升创新创业生态

坚持“系统性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市场化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专业服务券的作用,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投入成本,增强专业服务支撑能力,强化创新生态培育和创新资源集聚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质量和创新驱动能力。

大力实施精准招商

按照“四链一城”实践路径,以产业园为载体,力争全年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慧产业链关键企业30家,签约落地亿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20个。重点跟踪中科雁栖湖创新(北京)科技服务公司郑州高新智慧产业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华讯方舟集团(郑州)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中移在线服务公司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基地、科特勒咨询集团国际创新中心、棕榈股份总部基地等产业或总部项目,以及中科院电工所郑州中科智慧能源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中欧前沿材料创新研究院、苏州医工所郑州分院、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平台类项目,力争早日签约落地。

加快推进四大创新工程

加快推进实施智慧高新建设工程、智慧家庭2.0三万户规模示范工程、国际国内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工程、产城更新示范工程等四大创新工程。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积极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加大高企申报工作培训与帮扶力度。积极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补助、高企奖励、技术咨询与转让等政策。2019年,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00家,累计达到1580家。

强力推进引才引智

加快实施“智汇郑州1125”等人才计划;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优化高新区现有的人才结构;配合全区人才政策落实,加快形成“两院”院士、中原学者、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等组成的金字塔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引进集聚创新资源

深化与驻区高校科创资源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落户高新区;鼓励区内龙头和骨干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和研发设施;重点引进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中科院电工所、中科院医工所、哈工大机器人(郑州)智慧产业研究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河南分中心等多个平台类项目。加紧培育和认定建设一批新的创新载体,进一步提升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创新载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打通国际国内协同创新体系,依托区内诺奖工作站、硅谷办事处、郑洛新·中关村双创基地和区内重点高校,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开放创新融合发展。在英国剑桥、美国波士顿、德国慕尼黑和以色列初步搭建完整的国际网络节点。高水平举办“2019第二届世界传感器大会”、第三届“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强网论坛和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先进技术展示会以及北斗年会等活动。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和专利大户。积极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培育形成包括专利代理、专利运营、专利分析等在内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规划建设;发挥“猪八戒”网的优势,提升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的水平。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承载能力

围绕“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快大棚户区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承载能力。

加快推进大棚户区改造工作

全年计划新开工安置房约76万平方米,建成、回迁安置房约242万平方米,回迁群众约2万人,全年力争累计实现回迁70%以上。确保实现拆迁村首套安置房全面开工,重点加快五龙口村改项目、西流湖B7片区、欢河村改项目等17个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度。同时,统筹做好安置房建设、交付、手续办理及网签工作,全年新增安置房网签不低于8500套。借鉴北里城中村改造项目经验,实现管委会、村集体、参与改造村庄的社会企业、总部经济与园区产业项目多方共赢。全面推动已改造村庄历史文化传承工作,加大村史村志编写及村史馆建设力度。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服务安置房建设和破解交通瓶颈,全年计划投资33.17亿元,实施道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3项,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其中,交通道路76项,年度计划投资10.62亿元;公共设施7项,年度计划投资1.37亿元;供水供热配套工程122项,年度计划投资20.1亿元。加快推进辖区饮用水源的置换工程,力争年内实现辖区群众喝上优质的丹江水,改善群众的饮水质量。推进热力公司、供水公司重组改制。全面启动灯光亮化工程“扮靓”城市。新建44座公厕投入使用。

全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持续开展“一提、二精、三全、四化”行动,努力打造基础设施功能完善、运行监管措施到位、市容环境整洁规范、街道景观典雅有致、道路交通顺畅有序、管理服务智慧快捷、安全文明法治的城市环境。围绕“路长制”工作,持续推进“3+1+N”工作模式,继续深入开展市容大环境、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开展支路背街综合整治工作,打造7条精品街区。加快公共停车场及立体停车场(库)的建设,扩大范围推进智慧停车试点进程,发展“互联网+停车”和车位共享新业态。加大老旧居民区整治工作力度,打造1~2个亮点,树立标杆。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置,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以上。

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实施高新区智慧管网、智慧教育、智慧党建、智慧国土、智慧招商、智慧消防、智慧政务等重点示范应用项目。完成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搭建起“三中心一平台”的工作架构,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

持续强化生产方式转变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总要求,坚持“治”“建”并举,深化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不断提升辖区环境质量,建设宜创宜居宜业美丽高新。

着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工地、道路扬尘控制管理,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完善监控监测体系,切实提升工业企业治理强度,持续推进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渣土车等综合治理,力争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明显增多,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

持续做好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完善“一河一策”长效管护机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积极开展贾鲁河综合治理高新区段建设,加快推进西流湖成湖工程,巩固提升须水河生态水系治理成果;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等工作。

加快推进城区绿化

大力实施添绿补绿,全年计划投资13.39亿元,包括生态廊道建设项目0.84亿元,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建设项目3.21亿元,高速两侧、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绿化建设项目2.9亿元。全年计划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游园5个(包含1个100亩以上的体育公园),500平方米以上的微游园40个。

持续强化以人为本

全面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围绕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在办好省定市定民生实事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一批区定惠民实事,着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持续推进“高品质创新教育”

计划新开工建设2所学校、新投入使用1所学校,全年计划开工(含续建)教育项目6项,计划投资6.06亿元,其中重大项目1项,为郑州中学高中部外迁项目;推进智慧课堂试点校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新增普惠性幼儿园5所。

加快完善体育文化卫生医疗体系建设

重点推进河南省中医院高新区院区建设项目;开工文化遗址公园项目3项,投资0.645亿元;计划开工卫生项目2项,投资1.85亿元;开工其他公共设施7项,投资1.366亿元。积极开展各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继续组织开展好辖区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

抓好就业创业扶持工作

坚持“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着力支持企业经济发展,加大群众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以实现辖区群众就业稳定、创业成功、生活品质提升为重点服务目的,以高校毕业生、城乡劳动力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为重点服务内容,探索搭建新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推进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属地监管责任,以联合执法为重要手段,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检查,确保全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遵循“依法严惩、打早打小、除恶务尽”的原则,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思路,把摸排线索作为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严厉打击各类涉黑涉恶犯罪,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