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日报:众志成城 治理大气污染
来源:本站  时间:2017-09-04 00:00:00  

市委、市政府对污染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成为工作推进的最强大动力。

今年2月3日,春节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了2017年郑州市生态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年度工作任务。

2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总结表彰暨动员部署会议,明确年度环境攻坚任务。

5月2日,我市召开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议。

5月10日,市长程志明主持召开第65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分析存在突出问题,理清工作思路。

5月2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懿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5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议,总结今年前五个月的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9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专题会和专题调研会,研究部署环保工作。

顶层设计 明确治污方向路径

今年5月份以来,针对影响空气质量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印发了“1+5+3+3”(1个目标分解、5个集中行动实施方案、3个工作机制和3个管理办法)等12个文件。

印发了《关于2017年空气质量月度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将年初下达各辖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月。

制定了《郑州市2017年扬尘污染治理集中行动实施方案》《郑州市2017年重型车和高频次使用车辆污染管控集中行动实施方案》《郑州市2017年“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集中行动实施方案》《郑州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集中行动实施方案》《郑州市渣土车和散装货物运输车辆集中行动实施方案》5个集中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对扬尘污染、散乱污企业污染、重型柴油车特别是渣土车的监管。

制定了《郑州市空气质量管控快速反应处置工作机制》《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督导机制》《郑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排名奖惩机制》3个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空气质量管控,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将压力层层传导到辖区政府和市直委局。

制定了《郑州市建设工程责任主体扬尘污染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有奖举报实施办法》3个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科学治污 有的放矢精准用力

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借助科学方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5年我市率先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等9位国内知名专家,成立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家咨询组,推动我市科学防治、精细防治、精准防治。与国内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中国环科院等专家团队,委托中国环科院编制《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控总体方案》,为“三个治本、三个治标”打好基础;针对臭氧超标日益突出的问题,委托北京大学启动臭氧研究项目,组织国内权威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完成了2016年PM10和PM2.5源解析报告,加快推进污染源清单、工业污染源达标评估等工作,为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支撑。聘请中组部PM2.5专家组,每周召开“挂图作战”调度会,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增强治理措施的针对性。

扬尘治理中,我市通过“两个不允许”,实现了扬尘治理和工程推进的良好结合,即:不允许大气污染防治“7个100%”落实不到位,不允许以停工代替整改,必须按标准整改到位开工。

以高于全省的标准推进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要求65蒸吨以上燃煤供热锅炉实行超低排放改造,比全省提前了一年,既减少了企业负担,又收获了环境效益。2017年,我市在全省要求水泥企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氮氧化物≤320毫克/立方米)的基础上,自加压力,要求日产4500吨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参照北京市排放标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00毫克/立方米。截至6月底,全市5家日产4500吨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全部治理完成,氨水使用量减少5%到6%,尿素量减少约33%,有效避免了氨水、尿素带来的二次污染;同时每吨熟料可实现节煤约0.5公斤,年可实现节煤3750吨。

构造监管网络 为治污保驾护航

全市环境污染监管网络情况

建立大气污染监管台账

19661条

三级网格长 2874个

各类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

3.8万余个

8套高空瞭望系统

已完成点位选址,技术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筹备项目招标。

6个县级空气监测站建设联网工作已经提前完成。

195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已全部完成建设

其中,170个已实现正常试运行并与全市平台联网。

55个重点乡镇空气监测站已全部完成建设

其中,51个已实现正常试运行并与省平台联网。

33家重点涉气企业监控基站已全部完成设备安装、联网工作。

为了随时了解全市的环境污染状况,一张庞大、立体的监管网络已经初步成形。

今年我市进一步健全督导机制,整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攻坚办督导队伍,在全市抽调10名县(处)级干部、40名科级优秀干部,组成市委、市政府环境污染防治督导组,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开展督导;市城建委、城管局、公安局、环保局等牵头单位则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做好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等治理工作的专项督导;各县(市)区负责本辖区的日常督查。强化零点夜查活动,加强夜间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力度,有效打击了部分工地后半夜违法违规施工行为。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