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专家解读】2022年第一次区域性污染过程成因
来源:本站  时间:2022-01-10 14:17:02  
2022年1月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的不利气象条件,PM2.5污染过程已持续近一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密切跟踪本次污染过程发展,解读污染成因。

导读

2022年1月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的不利气象条件,PM2.5污染过程已持续近一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密切跟踪本次污染过程发展,解读污染成因。

 1 污染过程发展

1月3–9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质量转差,由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长江中游和陕西关中地区的轻度污染逐渐发展成为华北平原、汾渭平原、长三角北部、长江中游地区、蒙甘宁交界地区等地连片的中-重度污染,个别城市出现短时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截至1月9日20时,中东部地区共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出现重污染天,PM2.5日均浓度峰值为240微克/立方米(宝鸡,1月6日);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276微克/立方米(咸阳,1月6日5时)。

本次过程中,京津冀中北部受冷空气扰动影响,空气质量总体维持优良;北京市仅在1月7日出现1个轻度污染天,PM2.5日均浓度为85微克/立方米。


污染成因分析

近期工业源活动水平维持高位,进入1月后钢铁、水泥等行业排放增长明显

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工业行业中位居前列。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显示,从2021年12月下旬到2022年1月上旬,电力行业氮氧化物(NOx)排放量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钢铁、水泥等行业NOx排放量也较2021年12月中下旬有所增加。

2021年12月–2022年1月京津冀晋鲁豫陕7省市电力行业NOx排放量时序变化

静稳小风天气造成污染物的持续累积,高湿条件促进二次颗粒物生成和吸湿增长

1月3日起,华北平原南部、关中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等区域近地面风速降至2米/秒以下,局地出现风场辐合现象;华北平原、关中地区混合层高度下降明显(不足500米),部分城市出现贴地逆温现象,大气扩散条件较差。中东部地区出现高湿大雾天气,华北平原中南部、长三角北部等地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局地能见度不足50米。

在此气象条件下,污染累积并快速转化。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华北平原PM2.5浓度上升主要由二次组分导致,而碳质组分浓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石家庄、济南等典型城市PM2.5中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幅最为突出,在重污染时段占比上升至30%~40%左右,表明重点工业行业、燃气锅炉和柴油车排放的NOx及其二次转化是造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济南的硫酸根离子浓度和占比较石家庄更高,本地及近周边燃煤污染贡献不容忽视。

 3 污染应对情况

针对本次污染过程,各地积极应对,根据本地情况采取预警应急措施。据统计,中东部地区共51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其中运城启动红色预警,唐山、忻州、淄博、郑州、益阳等37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鞍山、东营、商丘、荆门、宝鸡等13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

1月6日全国预警情况

各地根据最新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按照企业环保绩效水平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对于绩效水平好的A级和绩效引领企业采取自主减排措施;对于绩效水平较好的B级企业采取“以限代停”措施;对于装备水平差,污染治理设施低效的C、D级和非绩效引领企业,采取停生产线或停产措施。据测算,此次启动预警的城市,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工业源主要大气污染物可总体减排约20%。

 4 空气质量预报

10–12日,中东部地区空气质量将逐渐改善;16日前后,可能出现新一轮污染过程。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10–12日,受偏北方向冷空气影响(北京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区域中北部扩散条件好转,污染逐步消散;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大部地区仍可能出现轻-中度污染。13–15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区域北部空气质量优良,区域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16–19日,扩散条件一般,区域中南部个别城市有出现中度污染的风险。

汾渭平原

10–12日,受先后两股西北冷空气影响,区域大部扩散条件有利,预计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13–16日,区域大部气压场较弱,扩散条件逐渐转差,预计空气质量从轻度污染逐渐转为中至重度污染。

长三角地区

1月10日,区域受冷空气和上游污染传输影响,中北部轻至中度污染,局部重度污染,南部以良为主。11–13日,区域受高压控制,中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南部以良为主。14–16日,区域从受高压控制转为低压槽影响,中北部从良至轻度污染转为轻至中度污染,南部为良至轻度污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